虽然手机在从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演进的过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作为一款以通讯为主的产品,无论其功能多么强大,应用场景多么复杂,也总是相距甚远无需 SIM 卡即可使用 SIM 卡拨打电话、存储用户身份数据或连接到移动网络。与那些明显的噱头创新相比,SIM卡的进化并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但正是这种低调的创新,让厂商们不断改进智能手机的工业设计和内部结构。
你真的了解 SIM 卡吗?
大部分人对SIM卡的了解只是肤浅的,他们只知道SIM卡可以插在手机上打电话、上网。在不知不觉中,SIM卡的形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什么大牌、小牌、标准牌都很难说。就算买了新手机,也得先去营业厅换卡。当然,随身携带卡针也是有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SIM卡的全称是用户身份模块,用英文命名。 .
SIM卡的组成由CPU、ROM、RAM和I/O电路组成。当我们要使用 SIM 卡时,实际上需要手机向 SIM 卡发出指令。此时,SIM卡将根据当地标准规范强制执行或拒绝,它本身已不仅仅是信息的存储。
另外要知道SIM卡本身也有容量,包括8KB、16KB、32KB、64KB、128KB甚至512KB的大容量SIM卡,容量可以用来存储手机信息、短信内容或喜欢的运营商服务。
现有的四种手机SIM卡形式
手机普及后,SIM卡经历了四个阶段:全尺寸SIM卡、mini SIM卡、micro SIM卡、nano SIM卡。让我们分别看看它们之间的区别。
1、全尺寸SIM卡(原卡)
SIM卡最早的版本与标准信用卡大小相近,即与IC电话卡相近。一般用于大型通信设备。此卡会标明SIM卡的信息,如号码或PUK码等,方便用户购买后保存。
2、mini SIM 卡(标准卡)
考虑到智能手机的小型化,从1991年开始,SIM卡逐渐变成了mini SIM卡。 mini SIM卡一般嵌入在原卡中,沿切口取出即可使用。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在身边使用这种标准卡。由于大部分手机都支持打开后盖,所以更换这种SIM卡的方法很简单。
3、micro SIM 卡(小卡)
从 2003 年开始,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 mini SIM 卡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尺寸更小的 micro SIM 卡。规格比标准卡小52%。第一款商用机型是2010年推出的4。由于4本身就是智能手机的革命性创新,这款产品直接带动了厂商和用户的换卡热潮。
4、纳米 SIM(微卡)
自 2011 年起,苹果再次提出 nano SIM 卡的概念。当时,诺基亚和黑莓也符合标准。不同的是,后者想把SIM卡做成插拔式的方式,类似于micro SD。考虑到苹果的 nano SIM 卡与之前的 micro SIM 卡相比变化很小,该标准最终被欧盟采用。第一款商用手机是 2012 年的 5。nano SIM 卡比 micro SIM 卡小整整 1/3,比标准 SIM 卡小近 60%。
使用卡托在 SIM 卡之间切换
在所有手机配件中,受益于 SIM 卡尺寸变化的两个不起眼的小玩意:切卡器和卡托。很多用户从标准 SIM 卡过渡到 micro SIM 卡时,首先会使用切卡器来切卡。但是在nano SIM卡的阶段,由于卡和芯片的尺寸都非常小,使用切卡器切卡的风险系数可以用一条直线来形容。 up,如果不小心把芯片部分剪掉了,你的SIM卡就彻底报废了,很多人干脆去营业厅换卡。
手机SIM卡槽的不同规格也衍生出各种SIM卡托。您可以购买一整套卡托,包括 nano SIM 卡转 micro SIM 卡、micro SIM 卡转 mini SIM 卡。 nano SIM卡本身也可以通过嵌套直接转换成mini SIM卡。
手机SIM卡槽的演变
随着SIM卡的改进,手机本身的卡槽规格也少不了。起初,大多数手机都支持可拆卸的后盖和电池。此时,SIM卡槽和micro SD卡槽隐藏在后盖下方。后来因为很多注重设计的手机开始采用一体式超薄机身,所以手机的SIM卡槽开始设计在机身边框的位置。
从最初支持micro SIM卡到后来支持nano SIM卡,卡槽尺寸也逐渐缩小,从去年年底开始出现了更时尚的“and-or”设计,即一个卡槽可以水平垂直堆叠,支持nano SIM卡和micro SD卡的接入。
nano SIM 卡跟风很慢
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继标准 SIM 卡之后,Apple 4 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 micro SIM 卡的概念,随后众多安卓厂商也纷纷效仿。不过到了nano SIM卡阶段,后续速度明显放缓。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制造商需求水平
当标准SIM卡改为micro SIM卡时,SIM卡本身有很大的压缩空间,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让产品设计得更薄或者增加更多的元件。相反,nano SIM卡压缩空间比较小,国内厂商升级动力不大,很多厂商认为SIM卡槽不是主要卖点。
也就是说,micro SIM卡的出现,让手机厂商看到了产品设计可以继续做文章。例如,超薄这一卖点随后出现在大量手机中。然而,nano SIM卡的出现并没有带来设计上的进一步质的飞跃。如果继续做超薄,就不仅仅是使用nano SIM卡就能解决的方案了。
在那之后,手机厂商实际上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苹果为主要竞争对手的。俗话说,你有,我就有。一些主打高端市场的品牌已经开始跟进纳米SIM卡的设计,以抢占苹果用户,让他们更容易换手机。另外,那些以性价比为主的产品其实并不需要花更高的成本去跟进nano SIM卡,毕竟micro SIM卡就够用了。
2、用户需求等级
我认为厂家的态度是主观因素,而用户的态度是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这方面的用户需求下降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的每一消费单位中获得的效用增量不断增加手机卡,即为边际效用一定会减少。
这听起来很抽象。简单来说,当你极度饥饿的时候,你吃的每一口饭菜都很美味,但随着你的胃吃饱,你的进食欲望会逐渐减少甚至消退。因此,我认为用户需求的下降也让厂商在跟进nano SIM卡的时候不那么强势了。
移动 SIM 卡的未来
说了这么多,我们也看到了SIM卡的发展模式,就是小型化。因此,我认为未来SIM卡的发展肯定会走一条更精简的路线。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除了供应链上的合作手机卡,苹果和三星还开始在另一个领域联合开发新的 e SIM 卡嵌入式技术。
e SIM 是一个虚拟号码,不能像传统 SIM 卡那样取出。该技术允许用户在不同运营商网络之间随意切换,从而免去了用户不断更换多张SIM卡的麻烦。
回顾 LTE 版本的 iPad Air 2,苹果其实也采用了类似的解决方案,允许用户通过设备内置的 Apple SIM 卡直接从运营商那里购买设备的数据服务,但这只是一个测试水。
使用e-SIM,用户购买设备后无需自行插入SIM卡,也无需担心卡的大小。此时,您可以通过注册或购买软件来使用运营商的网络和套餐。好处是可以防止用户被限制在某个运营商的服务中。当您在国外漫游时,这将使您受益更多。不仅不受高额漫游费的限制,还可以直接享受当地价格的运营商服务,从而降低用户入网难度和更换运营商成本。但对于运营商来说,这可能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从根本需求分析,他们需要的是绑定用户。如果有一天他们无法控制 SIM 卡本身,那就意味着他们将失去用户。
但是,目前关于 e SIM 的信息非常少。与成熟的实体 SIM 卡相比,e SIM 卡的安全性仍是未知数。因此可以预见,在nano SIM卡逐渐普及的今天,e SIM卡要想成为nano SIM卡的继承者,还需要经过长期的市场考验。
本文链接:http://www.jxjx371.com//a/lianhao/20220928/83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