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连号 >

不就是把实体卡功能移到手机里实现eSIM技术很难吗?

2022-10-04 03:46

苹果新一代手机发布后,其采用的两项技术引起了大众的关注:一是卫星通信技术,二是美版14不再需要SIM卡,转而使用eSIM。

目前我国eSIM多用于消费电子领域的智能手表等硬件。比如华为Watch 3、OPPO Watch 2等都有eSIM版本。华为P40/P40 Pro、OPPO Find X5等系列手机海外版也支持eSIM,但保留了实体双卡槽。

SIM卡就是人们常说的“手机卡”。新更换的手机需要将这样的卡插入卡槽才能上网。所谓eSIM,可以理解为嵌入式手机卡。它没有实体,是一张电子 SIM 卡。

作为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的风向标,苹果此举被认为是推动eSIM发展的关键一步,或将带动其他全球手机品牌迅速跟进,从而加速eSIM时代的到来。

▲ 这是苹果公司 9 月 7 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拍摄的新品。新华社

不过也有网友疑惑:这不就是把实体卡功能搬到手机上,eSIM技术很难落地吗?这么小的技术能产生多大的影响?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李耀文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周刊”(ID:),原文首发于2022年9月26日,原标题为《手机厂商要“淘汰SIM卡”?》 .

1

不是小事

苹果手机推出的eSIM技术并不新鲜。

从时间上看,这项技术可以追溯到 2011 年。那一年,苹果公司向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了虚拟 SIM 卡的专利。

2014 年 9 月,苹果发布了平板电脑 iPad Air 2,采用了这项技术,但当时被称为“Apple SIM”。

后来在 2017 年,谷歌发布了手机 Pixel 2,也宣布支持 eSIM 技术。2018 XS 还引入了 eSIM 技术。

为什么时隔多年,苹果推出了去掉SIM卡槽的美版,依然广受关注?

这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最早的移动终端没有SIM卡。1973年,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技术人员马丁·库珀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民用手机。这一代手机的通话主要依靠电磁频段,不同用户的不同手机是通过电磁信号的频率来区分的。

随着手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区分用户身份的标准已经从电磁频率变为时差。但由于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频差和时差资源明显不足,因此以不同码区分不同手机用户的CDMA技术应运而生。

但是,这样的技术也存在一个问题:号码代表用户的身份,手机绑定了用户的号码,而用户的号码在终端是“硬编码”的,需要换号码换手机。

直到1991年,技术人员将SIM卡(客户识别模块)植入手机,实现机卡分离。换手机时无需换号,将卡插入新手机即可使用。

▲图/画虫创意

而且这样的小卡存储了数字手机的用户信息、加密密钥等,网络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识别用户的身份,并对通话过程中的语音信息进行加密,防止平行通话和通话。被窃听的行为保证了用户的正常通信得到可靠保证。

31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SIM卡也在发生着变化:体积上,SIM卡的尺寸越来越小;款式方面,2005年酷派将手机SIM卡槽数由一改为二,推出全球首款双卡双待手机,以“无需携带两部手机”为理念电话”和“工作与生活分离”。随后几年,其他国产手机品牌,以及三星、苹果等,也相继推出了双卡双待手机。

后来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技术人员开始重新思考:能否将物理SIM卡虚拟化,腾出卡槽空间,让移动终端不使用物理SIM卡也能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

于是,苹果在 2011 年成功申请了虚拟 SIM 卡专利,以及今天的 eSIM 技术。

“SIM卡是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系统下的用户识别卡,eSIM相当于去掉这张实体卡,将身份认证逻辑转换成一段代码,存储在芯片设备中手机的。” 传播专家张驰翔《财经国家周刊》说。

张驰告诉记者,无论是实体SIM卡还是eSIM,功能都是数据存储和身份认证,并没有本质区别。基于eSIM技术的数字化特性,确实让用户信息认证更加便捷。

而且SIM卡是硬件,相应的读卡器和伺服电路缺一不可,难免会占用空间,消耗资源。将其转换为eSIM,可以节省手机等设备的空间资源,方便厂商重组设备内部结构,完善功能。应用。

更重要的是,在万物互联的时代,eSIM可以轻松嵌入各种终端,成为一个独立的在线个体。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接入物联网的终端数量已经超过200亿,未来可能达到7万亿,如果所有SIM卡都按照现有的入网体系进行注册,那肯定是不现实的。 " 张驰认为,数字化、虚拟化的eSIM是物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葛奇也告诉记者,身份认证是所有技术的基石。未来,eSIM 不会一成不变,会被新技术取代。”

▲2018年9月28日,2018中国北京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eSIM一号双终端展区隆重举行。图/IC照片

2

华为手机双卡怎么装卡_酷派手机怎样设置卡1卡2_手机卡

运营商舍不得“杀SIM卡”?

在关于eSIM的讨论中,有网友猜测eSIM技术可以让用户更自由、更方便地更换通信运营商,因此运营商会抵制这项技术。

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是,到2020年底,国内三大运营商已获工信部批准在物联网等领域开展eSIM技术应用服务。目前,三大运营商的eSIM服务也已在多个城市上线手机卡,但从未有运营商提供过手机eSIM服务。

真的是这样吗?

张驰告诉记者,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广电四大运营商的技术和服务能力相对稳定手机卡,不会出现“一个运营商一统天下”的局面。 . 而且,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段,用户对运营商的体验也不同。使用eSIM更换运营商后,用户仍需执行与SIM时代基本相同的流程和服务,并无本质区别。

他认为,运营商真正关心的是市场转型的成本。“开通移动eSIM服务,相当于改造现有市场,会有很多新的成本甚至不确定因素。”

葛奇在运营商工作多年。他认为,开通eSIM服务,运营商的业务支撑体系和客服体系都需要更新升级,这些都是成本。

那么,运营商会抵制eSIM的普及吗?

张驰和通信行业分析师马继华都认为,在手机应用方面,eSIM替代SIM卡只是一种转换形式,对运营商手机业务形态影响有限,系统改造成本不会难以忍受。

“顶多在一些便捷的应用上会有新的变化,但不太可能对运营商的手机业务和整个生态产生质的颠覆。” 张驰说道。

更重要的是,基于现有对未来趋势的探索和推断,行业权威、运营商乃至专业研究机构都看好eSIM技术的产业价值和前景。

2021年底,工信部发布《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eSIM被列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边缘计算同等重要的新兴技术应用计算、高级计算和量子计算。

张驰表示,近两年,运营商在物联网领域开展了eSIM技术应用服务。一是响应工信部号召,二是自发横扫,积极开拓新市场。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温立群认为,eSIM比传统的智能制造更能满足M2M(to, )的工业级需求和远程管理需求。 SIM 卡。至此,eSIM可以成为运营商深耕物联网的有力工具。”

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到 2025 年,全球用于物联网应用的 eSIM 销售额将增长到 3.26 亿美元,该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密封医疗设备、车辆和其他物联网设备。

葛奇认为,eSIM显着降低了个人消费者和行业客户使用安全移动通信服务的成本和门槛,将极大地释放行业的活力和价值。

“未来,eSIM还将带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XR耳机在内的多模态智能终端的快速商用,将极大提升社会数据和信息安全水平,”葛奇表示。

3

距离大规模采用还有多远?

既然eSIM的价值和前景都相当可观,而且苹果也取消了美版手机的SIM卡槽,那么这项技术在中国的大规模普及还有多远呢?

▲图/画虫创意

记者在咨询OPPO、vivo、华为等终端厂商时,大部分手机厂商表示,eSIM技术在国产版手机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硬件设计,但何时支持eSIM,还得看在运算符上。

运营商的一位运营商向记者透露,“这取决于主管部门,而支持eSIM的手机需要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

那么,主管部门是什么态度呢?

针对有关eSIM推广的留言询问,工信部近日回复:我部高度重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坚持积极推动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推广。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的基础。

工信部回复称,目前正在组织相关单位研究推广eSIM技术在平板电脑、便携电脑和智能手机设备中的应用,条件成熟时扩大eSIM技术的应用范围。

“工信部的答复不是借口。” 张驰告诉记者,里面有很多信息,还有一个关键词——安全。研究和推广eSIM技术在平板电脑、便携电脑和智能手机设备中的应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需在两个或三个设备上进行几次试验。

SIM卡问世时,它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保密性和通信安全性。如今,智能设备涉及的个人、企业乃至工业和国家安全更加广泛和深刻。“在大规模部署和商用eSIM之前,组织顶级安全机构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其安全性非常重要。” 张驰说道。

记者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电话终端实验室获悉,与传统SIM卡不同,eSIM卡基于公共通信网络的用户数据下载和远程管理模式,具有更大的开放性。此外,eSIM技术的应用将增加合同数据、用户信息等敏感信息在空中接口的传输。与传统 SIM 卡相比,eSIM 面临着更广泛的安全风险。

既然有风险,为什么涉及工业物联网的eSIM的应用领先于个人手机终端?

张驰表示,相比温室内的湿度传感器和矿工头盔上的物联网模块,移动终端与用户的绑定是深度的,关联的用户信息也越来越关键,比如银行卡,所以安全性风险也相应更高。高,所需的安全认证机制也比较复杂。

因此,在他看来,工信部表示“等条件成熟”,可以理解为eSIM技术已经通过相应的技术鉴定机构认可,确认其应用安全可靠,满足更换SIM卡的条件。

马继华提醒,eSIM在手机上的应用也会涉及到智能手机标准的变化,在数据安全方面也需要新的规范和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也需要调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电信终端实验室信息安全部副主任袁琦认为,eSIM的广泛应用势不可挡。目前,需要结合产业链上下游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审计评估体系,尽快解决其应用安全风险。,加强安全检查监督,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jxjx371.com//a/lianhao/20221004/103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推荐
订单查询 ×
请输入订单号/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