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连号 >

“物联卡”被指无限制上网卡商家伺机揽客

2022-11-27 01:07

澎湃新闻记者 卢新文

刚加微信时,他提醒记者,如果卡有问题,不要用微信打字,最好直接说,“以保证我们双方的安全”。

“9.9元100G流量,0月租,随充随用,永不限速。” 你是不是也被这样的“物美价廉”所吸引呢?

今年“双十一”电商购物节前夕,澎湃新闻接到消费者投诉【进黑猫投诉】,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购买的所谓手机卡,实为“物联网卡”。按照卖家提供的教程激活购买套餐并预充值后,商家跑了,充值费也打了水漂。

记者在京东、淘宝平台随机搜索,部分购买使用的消费者直接将商家出售的数据卡命名为物联网卡。

物联网卡作为物联网的核心载体之一,目前广泛应用于需要无线数据传输的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车联网、智能穿戴设备等。但是,各大运营商只支持企业客户。不出售给个人用户。

近年来,相关部门陆续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为物联网卡行业“削权”。公安部网安部门也持续部署“清网”、“破账”等行动,重点打击网络账号黑色产业链。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物联网卡”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也被明确列为违禁品。

但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商家为了逃避监管,在销售时玩起了“文字游戏”。与此同时,百度贴吧等社交平台上仍有大量“卡贩子”伺机拉客,实名制物联网卡随心购买。

一位多年从事反电信诈骗工作的公安机关人士向澎湃新闻介绍,物联网卡流向社会存在两大隐患。伪实名制的发行与普通电话卡交通卡的发行是一样的。如果不法分子利用这张卡作案,公安机关追查难度大,成本高。

消费者称预充卡后

商品下架商家跑路

河北邯郸的张先生向澎湃质量报告投诉平台反映,9月中旬,他在拼多多平台首页刷了一张流量数据手机卡。售价9.98元,月销量突破10万件。类似的 SIM 卡有售。

河北邯郸张先生提供了在拼多多平台购买物联网卡及交易截图

他说,当时产品页面介绍,购买这张交通卡后,每月只需充值9.9元,即可享受100G流量(包括定向流量和非定向流量),想用就用,想用就用,没有年限限制。使用6个多月后,该卡还可以自动从纯网络卡变为电话卡,可以随时拨打电话。

澎湃新闻记者看到,产品主图上印有“中国移动”标识,并写有“移动爆款卡”、“全程不限速”、“永久售后”等字样。

下单没几天,张先生就收到了快递,里面有一张实体手机卡和一张二维码打印纸。澎湃新闻记者经实测发现,这张卡看似普通手机SIM卡,其实是一张物联网卡——三大运营商为物联网企业用户提供的智能连接。业务使用专用号码段和网元设备,可实现收发短信、无线数据、语音等基本通信业务。

中国移动官网明确显示,目前移动物联网卡仅支持团体客户。中国移动官方客服告诉澎湃新闻,企业用户购买物联网卡需要提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证件。

记者扫描张先生提供的二维码看到,这张物联网卡的激活大致分为三步:首先在名为“无限极通信”的物联网管理平台注册账号,上传身份证照片即可完成实名认证;然后登录账户获取物联网卡的卡号和ICCID(卡,集成电路卡识别码),按照页面提示,跳转到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官方微信小程序》中国移动物联网卡实名注册》,激活物联网卡并完成实名认证;最后,重新登录上述第三方管理平台账号的主界面,

张先生激活卡并按要求先充值120元后,账户页面显示卡内余额为110.1元,但一直处于关机状态。张先生联系该店客服,但对方“已看过,无法回复”。他还发现店内的所有商品都已下架。“现在账号已经被查过了,原来的产品购买链接打不开。”

澎湃新闻注意到,该店铺在拼多多平台公示的网店营业执照显示,主体为“烟台百耐百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张丹,经营范围包括电子技术研发、发展。但微信支付凭证显示,收取话费的商户为“莱山区图研电子经营部”——该经营部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成立于2022年1月29日。个体经营者是张根生。同日,张根生还在同一栋大楼内成立了另一个“电子事业部”,同样提供电子产品的批发和零售服务。

张先生表示,在他与拼多多官方客服多次协商沟通后,平台退回了订单和120元的充值费。

同样是关店、商户跑路的情况,河北黄骅的何先生不仅失去了流量,还白白损失了100多元。今年4月24日,何先生在一家名为“命中网络”的淘宝店铺搜索“流量卡”关键词购买了一张联通数据卡,售价5.8元。根据页面介绍,可使用100G流量,月充值9.9元,后期可换套餐。收到卡后,他发现这其实是一张物联网卡,无法激活使用。

来自河北黄骅的何先生第一次充值套餐后“物联卡”被指无限制上网卡商家伺机揽客,发现淘宝店关门了,微信公众号也下线了。

何先生提供的截图显示,该店客服让其在名为“云熙网络”的微信公众号充值套餐,并表示5月2日完成实名认证后即可使用。当天,何先生订购了9.9元套餐,并按要求充值99元预付。2日,何先生反映仍无法使用实名,客服表示当天会退还充值费。

仅仅过了一个晚上,也就是5月3日上午,何先生发现淘宝店铺关门了,售后也没有客服,商品页面显示不存在。同时,微信公众号也因用户投诉被停用,被平台判定为“存在安全隐患”。

奇怪的是,微信公众号注册时间是2022年4月17日,也就是贺先生购卡前不久。认证主体为“深圳市光明区特吉速汽车维修部”,IP归属显示为“湖南”。微信支付截图显示,公众号关联的商户为“海口龙华沐轩网络科技工作室”。工商信息显示,该工作室成立于2022年4月13日,运营方为马康顺,经营范围包括互联网数据服务。

记者还注意到,今年5月9日和6月20日,海口市龙华沐轩网络科技工作室因“执法机关无法联系到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的经营场所和住所”而深圳市光明区特吉速汽车维修部已被当地相关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何先生称,已多次向淘宝平台反映,反馈了被骗信息,但淘宝客服表示,没有商家违规,无法处理。至今,何先生仍无力维权。

卡贩子揭露内幕

首充预存是行业套路

“卡本身可能会设置关机状态,这是‘割韭菜’,充值了就是他的(钱)了,电商平台卖这些(卡)的店微信白号发卡网,一般活不过7天。”卖力卖,有一点,三四天就关门了,因为网购是严禁的。”

对于上述两位消费者的遭遇,来自深圳的“卡贩子”唐昊(化名)直言,用低价吸引用户购买的做法非常普遍,而且需要先充值才能使用,“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 微信上一位名为“全国流量℡”的卡贩子也表示,“那是套路”。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物联卡”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被明确列为违禁品。以《淘宝平台禁售信息管理办法》为例,其中明确规定禁止销售“物联网卡等群体卡”。不过,该规定提醒,商户可以随硬件设备(如Mifi、车机、儿童手表等)赠送物联网连接服务,“但必须保证其提供的物联网卡服务能够满足移动端的要求”。手机淘宝物联网卡机卡绑定。、真人认证等强制性要求。”

然而,记者在淘宝、京东、拼多多、闲鱼等网络交易平台多日浏览后发现,不少商家为了规避监管,在销售中玩“文字游戏”,将物联网卡包装成所谓的“物联网卡”。 “纯流量卡”、“纯网络卡”、“大流量卡”。记者注意到,不少消费者在产品评论中上传了充值教程等照片。除了不同运营商的实名登录平台不同外,操作过程与上述两位消费者的体验如出一辙。差评显示,除了充值后无法使用外,还有人甚至直接点名店面售卖物联网卡。

记者将被控售卖物联网卡的商品链接放入购物车后不久,部分商品链接失效,部分店铺干脆“消失”

同时,在10月中旬和11月初,记者在淘宝平台的购物车中随机添加了多款被指为物联网卡的商品。但没过几天,部分商品失效,页面显示不存在,不少店铺直接“消失”。

而在百度贴吧、微博、知乎、小红书等网络社交平台上,更多的“卡贩子”在伺机而动。在百度的“物联网”贴吧里,有很多直接吸引客户的网上帖子,比如“某移动某通信代理接受大量认证”、“高返诚招代理,0.4*G起”中国移动联通流量池”,并附上微信或QQ二维码,记者随机添加了上述唐昊和“全国流量℡”等5人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白号站街_微信白号发卡网_微信公众号自动发卡

记者与多方沟通后了解到,与物联网卡公司签约后,一般运营商会根据对方的要求开通“流量池”,由运营商统一后台管理。配置系统。一旦“流量池”流量耗尽,企业未能及时续订,将暂停服务,相关物联网卡无法继续在线使用。物联卡公司收到卡后,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定向流量转化为可用的普通流量,并通过招募代理分发的方式,对接API给卡板包,然后在微信公众号进行充值。

那么,“卡贩子”是如何赚钱的呢?第一,卖卡可以赚钱。唐昊告诉记者,运营商开放数据池后,可以一次性提供几万到几十万张物联网卡。过去,运营商直接提供插卡,插到手机上直接使用。单张卡的费用约为0.5元,相当于差价。送到卡厂转贴、插卡,费用不菲。

记者搜索发现,电商平台相关卡板费在4元至10元不等,但在百度贴吧等平台,卡板费普遍在2元左右。“现在竞争很大,我们的成本是1.8元,普通卡卖2块钱,相当于等量入场,等量产出。现在单靠卖卡是赚不到钱的,最好的年头做这件事已经结束了。” 唐昊说道。

二、赚激活充值赚钱。唐昊表示,月销量越大,运营商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比如月销量达到500万,第二个月可以免20万卡板费等。“只有激活多了,才可以赚的更多,因此,开卡要求先充值、预存已成为行业惯例。

可随意购买“实名卡”

卡商广手代理经销

此外,上述盈利模式也造成了广集代理经销、低价卡、高放量等市场乱象。

记者添加的5家“卡商”均表示可以代办,返利在35%到50%之间,还可以代发货,其中4家可以提供实名“工作室卡”。

网名“腾研通讯”的商家推崇兽牌。他介绍,无实名制三切卡2元,每笔代发一张,每笔返利35%。佣金也可按收到卡数按比例返还,200张以下按套餐金额的30%返还;200-500张卡40%;45% 超过 500 张卡片。需要实名片,可以帮忙介绍。

“全民流量℡”和唐昊表示,他们销售的“工作室卡”可以随意更换设备,无卡锁和限速,支持代理定制和换包。

唐昊发给记者的工作室卡,每盒约250张

“全民流量℡”自称开业4年,全网代理40余家,3个微信好友近8000人。见记者询问代办处,他连忙发来了多张移动联通套餐的照片。他说,最少批10批,返30%,最高返45%。一次性批发250张卡,卡费仅需20元,用户可返还45%的手续费。如果选择29.9元的60G礼包,即可获得13元。如果选择一件寄,卡费22元,但佣金还是45%。成为代理后,他还可以在公众号帮助开通专属后台,用户的充值提成可以到账。

记者注意到,“国民交通”朋友圈背景图片为“深圳市智明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但其出具的代理盈利图却显示为“枫叶物联网”。他解释说,前者是昵称,后者是公司名称。不过,记者并没有搜索到“枫叶物联网”相关企业的信息。工商信息显示,智明物联网也于2022年5月被地方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单。

“卡商”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招代理、购卡交易截图等

唐昊介绍,影楼卡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网速稳定。电商订单、游戏平台、交易任务等,他手上就有三四个这样的团队。但他的工作室卡不能提供佣金,需要支付卡板费和相应的套餐费。“至于卖多少,你自己决定。”

为核实两人说法,10月中旬,记者从“国民交通”和唐昊手中购买了一张联通实名卡。

10月下旬,记者从“全国交通”收到一份来自广西岑溪市的快递,包裹上写着“AXXX发货一件”和“刷卡代办”。根据下单使用的小卡片,记者关注其微信公众号“枫叶互联”,在苹果应用商店下载一款名为“物联网用户中心”的软件,下载并输入公司标识“枫叶”物联网”,输入卡上的ICCID号,进入个人管理页面。记者点开“官方实名”图片,直接弹出“无需实名”字样。记者随机挑选了一个套餐进行充值,但系统显示该商家涉嫌违规,

对此,客服要求记者通过公众号渠道进入平台进行充值。充值生效10分钟后,记者即可直接访问通用互联网应用。

为了安全起见,唐昊从深圳寄来了检测卡。卡上没有运营商标志和ICCID号码,只有充值号码和实名认证提示。将卡插入手机后,记者可以直接使用QQ音乐、微信等应用,但拨打电话等功能受到限制。

此外,高虚拟量的低价卡也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按照记者的套餐定制要求,唐昊制作了一张影楼卡宣传海报。“神牛卡”也被记者随意取名

唐昊简单的算了一下。1GB流量的费用大概是0.5元,100GB套餐的非实名卡费用是50元,他需要给代理返利。,损失很大吗?唐昊直言,市面上没有物联网卡,“没有公司敢这么赌。”

他告诉记者,对于他销售的卡,代理商一般都会设定40%左右的虚拟量,没有特殊要求。如果空的多,套餐价格可以稍微低一点。记者询问是否有代理商要求超额50%以上。唐先生直言,“有很多,有的超量60%-70%。” 收到后会进行二次加工,用户手中的虚拟数量可高达70%。“有用户来找我们咨询,但实际上我们只给客户打了50%的折扣,套餐已经卖完了,我们根本控制不了客户。” 他说。

对于这一说法,记者通过测速软件和手机系统自带的流量监控进行简单对比发现,唐昊提供的“全国流量”和卡虚拟量都达到了50%左右。

物联网卡流向社会存在诸多隐患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移动物联网的规模化应用不断加速。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底,我国窄带物联网已达75.5万个。我国三大基础电信企业发展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16.98亿,比16.78亿手机用户多2000万——移动物联网连接数首次超过手机用户数。

物联网卡作为物联网的核心载体之一,目前广泛应用于需要无线数据传输的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车联网、共享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等。随着5G网络覆盖的不断提升和物联网产品应用的日益丰富,物联网卡市场持续火爆,吸引着各类“淘金者”涌入。

“繁荣而良莠不齐是这个行业的现状。” 浙江大学国际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潘和林评价道。

过去几年,物联网卡由于具有手续费低、批量处理、无需实名认证等特点,一度充斥市场,被“羊毛党”、不法分子利用,尤其是电信诈骗,行业乱象频发。公安部网安局公布的2020年十大典型违法生产案件,大部分都与“物联网卡”有关。购买五联卡7万余张,恶意注册、非法获取QQ账号270万余个,涉及诈骗、赌博案件1700余起。

对此,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相应的规定和文件,为物联网卡行业“断电”。根据工信部《关于加强物联网卡安全管理的通知》(工信部网安[2020]9号)等文件,以及《中国人民防...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网络防欺诈法》等法律法规明确物联网卡只能在约定的使用场景下使用,禁止超出范围使用;需要机卡绑定,突破定向准入限制禁止;严禁二次转售;禁止终端访问社交媒体、手机、游戏、购物等个人网络应用;通用大流量卡必须实际使用用户实名制、十位数字证书等。公安部网安部门也持续部署“清网”、“清网”破账号”,重点打击网络账号黑色产业链。

唐昊向记者坦言,物联网卡销售已经过了“躺着赚钱”的大好时机。他说,2018年到2020年是高峰期,每天都能稳定卖出几万张卡。光是工作室卡,每天就能卖出几千张卡。“有的大团队两天消耗3000卡。” 但随着相关政策的收紧和疫情的影响,生意不好的时候,一天只能卖几百份。

刚加微信时,他提醒记者,如果卡有什么问题,不要用微信打字,最好直接说,“以保证我们双方的安全”。在随后的交易过程中,他也一直强调,“不能卖空卡”,“不能明目张胆地卖,不能告诉任何人这张卡不需要你实名,”一旦被发现,谁也逃不掉。”

一位多年从事反电信诈骗工作的公安机关人士向澎湃新闻介绍,物联网卡流向社会存在两大隐患。伪实名制的发行与普通电话卡交通卡的发行是一样的。如果不法分子利用这张卡作案,公安机关追查难度大,成本高。

该人士进一步介绍,虚假实名是指实名登记开卡后,再转卖物联网卡。网上交易后,买家信息难以确定,会增加追查难度。

“网上交易不是法外之地。”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银江指出,根据《电子商务法》的相关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销售、提供商品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对于交易的商品或服务,对于打包销售的物联网卡,电商平台要继续加大对相关商户的资质审核和日常管理。一旦发现商户有类似投诉,要立即采取相关措施,禁止类似行为,并向有关部门举报。经营者还应承担发卡机构的监管责任,提高代理资格审查门槛,不得变相为非法售卡提供便利。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明知购买该类卡属于违法行为,仍继续购买并使用,则需要承担相关损失,并考虑后续风险。

  本文链接:http://www.jxjx371.com//a/lianhao/20221127/213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推荐
订单查询 ×
请输入订单号/联系方式